时间:2021-7-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当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火热进行中。古诗词为中国文化瑰宝,更得到人们的热捧。提醒大家:在解读古诗词过程中,不能“蜻蜓点水”的解释,要注意不仅要望文生义,而且要深入探究。

比如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页解读一首唐诗即“蜻蜓点水”式——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又题作闺意),原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鉴赏:昨夜洞房里停放的红烛还留在那儿,等到天亮就要到堂前去拜见公婆;化妆完后低声地问夫婿:我的眉毛是否画得浓淡合宜?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中趣事的诗,旖旎香艳而生动有趣。古代媳妇称丈夫的父亲叫“舅”;称丈夫的母亲叫“姑”。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此等解读,只见“闺意”,而视“近试上张水部”如无物,解读得肤浅。若只读此书此段,只会误人子弟。其实,只要抓住“近试上张水部”,从写作背景入手,该诗是不难理解的。

《近试上张水部》,别名《闺意献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作者的意图。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张籍在《酬朱庆馀》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馀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朱庆馀呈现的行卷诗写得好,张籍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如果是学习一首诗词,首选“八面受敌读诗法”——“八面受敌”一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借用《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术语来讲读书的,就是说读书如用兵,要做到“我专而敌分”。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自己的全部精锐部队击敌一面,以众击寡,一次一次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敌人。苏轼的这个方法,用现代术语来说,叫做“专题读诗法”。也就是说,研究一首诗,每次从一个角度去读,比如:一、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二、了解诗人的生平;三、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四、善于发现“诗眼”;五、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六、诗歌在当时的影响;七、诗人写作对我们有何启发;八、如何去伪存真古为今用……逐个角度去进行解剖研究。

古诗灿烂如星辰,一次一得,各个击破,实为绝妙的读诗法之一。再有值得借鉴的读诗法就是“滚雪球读诗法”——我国科学家贾兰坡曾形象地比喻:“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当研读一首诗时,如果按照自己的兴趣或欲望的不断延伸,去研读与本诗有关的另外一首、几首诗,再由作者的一本诗集扩展到其他的几本诗集……就能像滚雪球一样,让自己的知识之“球”越滚越大。

哲人道:知识之球愈大,则其与未知界接触之面也愈大。由于“滚雪球读诗法”是以一首诗为中心,尽量阅读有关的资料,向与其相关的知识面扩展的一种方法,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既扩大了学诗者的知识面,又围绕着一定的中心,使所涉猎的大量知识成为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也使这种读诗行为不至于成为一种漫无目的的“滥读”。

普遍联系,触类旁通。如果我们不断地将诗词的“雪球”滚下去,并且不断地开辟新的读诗“雪场”,去积累新的知识“雪球”,那么,若干“雪球”汇聚在一起,就形成比较广博的知识体系。“八面受敌读诗法”强调“专”,“滚雪球读诗法”意在“广”,两者结合,不但望文生义,而且深入探究,不失为古诗词研读的一条佳径。

作者简介:丛日贵男,年生,高级教师,现任职于辽宁省凌源市铁北逸夫小学。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辽宁省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朝阳市作协会员,凌源市政协委员。笃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手不释卷”的学习行为引领身边的人读书、写作,在各级报刊、网站发表文章50余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