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晓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民国史学者,央视、凤凰卫视、北京卫视、深圳卫视、湖北卫视等等多个栏目组主讲嘉宾。主要著作有《民国十大悍将》《台湾光复纪实》《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民国标识》《民国对联中的人与事儿》《黄埔恩怨》《蒋介石的家事与国事》《吃在民国》《远征颂》《汉奸大审判》《塞外雄风--西北军传奇》《百年风俗变迁》《百年演艺变迁》《百年证券变迁》《决胜神州》《京华名士袁寒云》《民国子午线》《抗战海报》《杏花烟雨--江苏旧影》《民国军服图志》《模范南昌--新生活运动》《抗战中的国际友人》等。 老同事戚厚杰来“田老走了……” “享年多少?” “九十五岁……” 老爷子为革命一生。年,被他曾经工作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部队大院“请”出来,搬到一间租来的房子中,他的书、资料都无法放进那间只够住人的房子,这大约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刺激吧。 老人已经走了个把月了。内心伤感,翻出一张年参加山东台儿庄纪念馆落成时的旧照。这张照片摄于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旁的胡友松家的客厅之中。胡友松后来的工作单位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我工作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一个系统的。 左一田昭林、左二为笔者,左三为胡友松,左四为戚厚杰 胡大姐爱梅,曾画梅花纪念德公(李宗仁的诞辰)。友松大姐与我相约,来年春,到南京梅花山赏梅。没想到第二年梅期,胡大姐爽约。后来才知道她已经是癌症晚期,于年11月去世。 看到眼前与胡友松和田昭林的合影,随即又在电脑中翻出一篇多年前写的博客,略加修改,以纪念田昭林老人吧。 4月4日,又清明节,特推送此文。 以下为原文: 老田的炮楼 年国庆,田昭林(右1)参加的军事学院方队在天安门接受检阅 年国庆阅兵,朱总司令检阅部队 (图片来源:年的《解放军画报》) 老田叫田昭林,现在应该叫田老,也是一个有奇特经历的人。田老生长在山东济宁,今年80大几了,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腰板挺直,乡音未改,标准的军人模样。他早年毕业于山东清河军校。该军校是华北伪陆军军官学校,是伪治安部总长齐燮元创办的,专门招收17至25岁的社会青年加以训练,毕业后大多在伪华北治安军中任下级军官。老田毕业后,由华北地下党派遣到伪华北治安军刘化南处卧底的。 刘化南,年生,热河凌源”或“辽宁凌源”人。年11月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八期骑兵科,毕业后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部少校、中校副官。“九一八”事变后,任吉林省防军冯占海部第二团中校营长,后随后随李杜、冯占海将军继续抗日。年任吉林自卫军骑兵第六旅少将旅长。一度与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部联合抗日,后作战受挫,年10月化装撤入关内。抗战爆发后归附日伪,年3月20日任伪华北绥靖军第五集团少将司令,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收编。年9月任一〇一军二七二师少将师长兼北平行营少将参议,年1月在北平参加和平改编,担任解放军独立第四十一师师长,不久担任华北第六高级步兵学校研究班研究员。年4月被捕,以战犯罪关押,年12月4日获特赦,是新中国第一批特赦的30名国民党战犯之一。 田昭林去刘化南处时,担任警卫连连长。其时,刘化南正为八路军、武工队的活动而挠头。电影《小兵张嘎》里有首歌谣:一九四三年,形势大改变,白洋淀的炮楼,端了多半天。这就是当时冀东地区的写照。 田昭林问刘化南:“司令,为何愁眉不展?”刘长叹一声:“嗨,好容易建起一个据点,几个炮楼,没几天,最多的也就俩月,就被八路军给端了。难啊!” 田昭林一拍胸:“把八路最容易拔掉的据点交给我吧。” 刘化南高兴地说:“好好,能守半年就是模范炮楼!” 但是,田昭林这一去冀东守炮楼,别说三月,一年二年都没事。他和八路是穿连裆裤的,大水不可能去冲龙王庙。八路能端八路领导的炮楼?支部都在里面呢! 小鬼子乐了:“田君,你的大大的好!”刘化南也来情绪了,对田昭林另眼相看。 这还不算绝的,老田最绝的一着是炮楼开饭:开饭号声一落,炮楼里住的伪军、日本鬼子小队和八路军武工队都拿着碗出来吃饭。原来,鬼子大扫荡时,八路没地方钻,就藏进老田的炮楼里。诸位,这三方面碰在一起是不是要打仗呢?老田自然不会让他们打起来,各打各的饭,八路蹲在东面,伪军蹲在中间,日本鬼子在西头,各吃各的。谁也不招呼谁的事!“和谐炮楼”。如此一来,老田的炮楼还真是华北的模范炮楼。老田本人披红挂花不算,还获得一笔伪华北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成为刘化南的亲信。 抗战胜利后,不少伪军起义,参加八路军,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田昭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可以得出答案。当时蒋介石派陈诚到北平去收编伪军头目。陈诚根本看不起这些翎顶辉煌的伪军将领,说好八点钟训话,伪军头目是怕得罪钦差大臣,早早就站在操场上,陈诚有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直到上午11点多才莅临会场,伪军的大头目平时哪受过这种罪,不少人站着站着就晕倒了。等陈诚趾高气昂地训完话后,许多伪军军官私下骂道:“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后来不少人真得去参加了八路军。刘化南就参加了八路;老田也率队参加了聂荣臻的部队,属于华北野战军。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式,部队的分列式都是老田训练的,他是伪军校正规毕业的,对这些在行,而当时的解放军打仗一流,毛主席检阅,过天安门走的那几步实在不敢恭维。老田人高马大,小伙精神,站在队列最前边的第一位,当时的解放军画报上还有老田的大幅照片。 年老田就到了南京,他是作为建立培养我军高级将领的军事学院打前站,来南京号房子的。至于军事学院为什么要建在南京呢?田老后来说:当时有三个地方供选择,一是东北的沈阳,一是华北的北京,另一是华东的南京。但刘伯承说:“全国解放以后,主要还有台湾没有解放,东北、华北的地形都是大平原,只有华东的地形比较合适。为解放台湾做准备,所以军事学院就建立在南京了。 刘伯承 老田有“模范”管理炮楼的经验,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当事的院长刘伯承也知人善任,让老田当管理员,专门伺候头皮难剃的泥腿子出身的高级将军。每位高级将领到南京来包括去车站迎接、安排住处领取生活用品都由老田包办。县官不如先管,像杨勇、张震、张爱萍等都是老田一手安排的。那些打了一辈子仗的大老粗们就和李云龙似的,经常在课堂上捣乱,弄得国民党留用的教员,如郭汝瑰之辈拿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但是考试时,大老粗就傻脸了。老田说:这些人中,杨勇最“狡猾”。考前他拿着复习提纲去搞火力侦察。国民党的教官不敢透题,听着他胡抡,便皱起眉头。杨勇便知道这题不考,于是又指着下一道题再海吹一通,等见老师微微点头,便知道目标所在。他找了一位又去找下一位。就这样,每次都能将考题摸得八八九九。等考试时准力拔头筹。等拿了高分之后,杨勇是得便宜卖乖,又跑到刘伯承院长处“告状”:“你的这些教员真不咋样,我一问,他们就把底牌告诉我了。”弄得刘伯承大光其火,找到教员们臭熊一顿。于是,原国民党的将军教员摇头说:“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5、60岁的人大概还记得,在上小学时,有篇课文叫《我跟爸爸当红军》,作者是吴华铎,当时是军事学院副院长,该文的操觚着就是田昭林。就是因为老田有这两把刷子,上边有人,所以文革中没有怎么受冲击。但他当时干了一件好事,现在看来又是一件坏事。即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军事学院很多教员因为都有历史问题,他们的子女不能参加、提干、或进工厂。老田当时负责这些人的“档案”,为了不影响这些子女的前途,他把这批教员在文革中交代的“罪行”材料,堆成一个小山,一把火全烧了。这批材料如果放到现在还了的?无价之宝啊。 老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成了田老,和郭汝瑰、国防大学副校长黄玉章一起,主编过《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一书。老爷子住在南空大院里,笔耕不辍,每天还能写三千字呢。转眼十来年又过去了,老爷子住在大院里,是张震特意关照过,专门分给的一套。岁数大了,老人家嫌装修麻烦,于是和一位团级干部装修好的房子换了一下。想着有老首长打过招呼的房子应该安度晚年的,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由于近两年部队清房,闲杂人等一律要从大院搬出。这一来,革命一辈子的田老就成为“革命”的对象,被清理出来后,居无定所,要去租房子住。其中委屈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明白。一颗老枯朽木,哪里经得起狂风暴雨的摧残? 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也是对田老一生不应有的诠释吧! 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4-4 王晓华赞赏 人赞赏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