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很多种植大棚蔬菜的菜农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在冬季大棚蔬菜浇过一次水之后,原本地膜下一片白花花的毛细根不见了,地上部生长点附近的嫩叶逐步变黄,严重的缓苗困难,生长停滞,产量下降,个别的造成死棵。其实,这都是因为水大伤根造成的。 冬季水大伤根的情况在黏土地上最容易发生,沙质土轻些;深冬温度低时普遍存在,温度高时轻些;浇水多时易发生,浇水少时轻些。所以,黏土大棚蔬菜在冬天低温阶段,一定要注意浇水量,如果浇水过量,水温偏低,就很容易引发这种水多伤根问题。 旱地蔬菜的根都需要土壤透气性良好,没有莲藕等水生蔬菜根系能在水中生长发育的特点。相反,土壤含水量大时易引发根系受伤。蔬菜的毛细根生命力强,呼吸作用强,浇水过后,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挤出了土壤,导致毛细根因缺氧不能进行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有害物质积累,新陈代谢受阻,使蔬菜毛细根死亡,进而发生沤根死棵。 所以,冬季大棚菜往往在浇过一次大水后,很多原来生长良好的蔬菜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好转坏,根部病害高发。 所以,种大棚蔬菜一定要注意改良土壤的透气性,这样才能确保蔬菜的根系得到全面伸展,形成强大的根群。我们一直建议菜农增施农家有机肥、作物秸秆肥,就是改良土壤最重要的方式。 水是自然界中比热最大的物质,也就是说,要让水温升高1摄氏度,需要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最多。浇水后,大量的冷水使地温下降,很容易超过蔬菜根部对地温的最低要求,导致发生沤根、死棵。水量越大,地温下降幅度越大,越不容易在短时期内使地温恢复。在较低的地温条件下,蔬菜难有良好的生长和发育,蔬菜在其它季节水浇多了缓苗慢也是这个道理,不过那时影响小,冬季影响大,更严重而已。冬天,蔬菜大棚地温都在20℃以上,突然浇上10℃或更低的几十吨凉水,绝大部分蔬菜是难以承受的。 解决办法: 一是提高水温,可在棚室中建水池,预先蓄水升温,进行滴灌最好; 二是要选连续晴天浇水,浇水完毕尽可能把棚温比平常提高3℃,以利于地温恢复; 三是要控制浇水量,可隔行浇水,到头即可,尽量把应用水量控制每亩地在10-15吨左右。(图文内容来源于凌源市新雨农资) 本期新闻主编:文雍( 传播农技知识,服务家乡农户。更多农技资讯与知识,请手动识别下方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掌上凌源吧,商业广告免费随便发!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