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强音刚刚奏响,凌源市顺势而为、聚焦聚力扶持发展花卉种植。农民走出农田、走进大棚,从传统种植到特色农业,揭开了一场农业产业模式的巨大变革。如今,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壮大,凌源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和种球繁育基地。 花卉生产,不但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让花农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好前景扣大棚养花 农民“华丽转身”富起来 “赶上了政府的好政策,老百姓只要想干就能致富。”说这话的人,名叫宋德志,今年42岁,家住凌源市城关街道城南村,是当地花卉种植大户,他的基地现有大棚7栋,年收益近20万元。 11年前,宋德志还只是个普通农民,几亩农田是他家的全部生活依靠,用他的话说,朝阳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最不容易。那时候,他想到了改变,传统农业发不了家,会不会有别的出路? 宋德志将目光投向了花卉种植上。 21世纪之初,凌源花卉生产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宋德志听说村里有人养花赚了钱,就跑去参观学习。“一接触才发现,这玩意儿确实有发展,而且设施农业嘛,比大田里种庄稼风险低多了。” 宋德志动了心,考虑到养花这一行,自己毕竟是门外汉、缺乏实践经验,他决定先试种一年看看效果。“我先租棚种了一年,边养边学技术,正好市里每年都组织培训班,我也去听听,别说,那年还真不错,除去租金等各种费用,自己手里还净剩了6万多,是以前种地年收入的好几倍。”他说。 尝到了甜头,也积累了些经验,宋德志便下定决心,要将花卉种植继续做大,他拿出所有积蓄,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一些,共计30多万元,建立起了自家的花卉种植基地。自此之后,他与妻子便全身心投入到悉心培育花卉中,品种逐渐从一种增加到三种。 凌源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鲜切花的生长繁殖,尤其是球根花卉。连年养花,宋德志一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他告诉记者,现在,家里不仅买了楼房,还买了2台汽车,一台面包车用来运输鲜花,一台越野用来代步接送孩子上下学。对于凌源花卉的前景他信心十足。 “我们村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种花,在花上面发了财,它比种田轻快、省心,收益还高花农们现在的创新意识都很强,我们相信凌源花卉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认可。”宋德志说。 建立花卉交易市场 打造东北最大花卉集散地 振兴农业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得传统农业在转向特色农业后,实现真正的高产、高效、高附加值,一直是很多地方深思的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凌源花卉品牌的成功,除了有好的政策做后盾,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每年对本地花农们组织培训来保证花卉质量外,凌源花卉,还拥有一条完善的生产销售链条。花农们不用为销路犯愁。 据介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凌源市于年建设成了占地亩的花卉交易市场,它地处国道凌北段,是目前辽西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最完善的鲜花交易市场。凌源花卉产业迅速壮大,这个市场功不可没。 以宋德志家为例,他家7栋大棚,共种植花卉9万余株,每年两茬,分别于元旦、“五一”期间上市。到了鲜花销售期,他只需将花捆扎好,全部运送到花卉交易市场,就能以高于本地市场批发价的价格统一销售给经纪人,再销往全国各地,一茬花只需10几天就能全部售出。 “以前卖花得自己往外运、去推销,有了交易市场,就可以通过市场直接卖给经纪人,市场给提供储存、物流等服务,不用自己操心,节省了成本,也多了收入上的保障。”宋德志说,他家的花卉因品质好、基本都能达到A级,多被经纪人销往北京。 如今,经过易地改扩建,凌源花卉交易市场已拥有批发交易、货物储存、加工包装、运输等多种功能,成为了东北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截至目前,已有10多家国外球根花卉公司在凌源市设立经销处,余名经纪人活跃于全国各地,将产品销往除西藏、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出口到俄罗斯市场。鲜切花日均交易量达到60多万枝。 凌源市还通过与中国国际旅游航空公司签订花卉运输协议,使凌源市生产的鲜切花,通过快速便捷的运输方式当天即可送达全国各地。电商交易也已实现了常态化。 “交易市场的诞生拉长了凌源花卉的产业链条,拉动了凌源及周边地区花卉生产的发展。”当地主管该产业的工作人员说。 打造“北方花都”富民强县 年产值突破6亿元 据凌源市蔬菜花卉管理部门介绍,截至年末,凌源市花卉生产面积已发展到2.1万亩,年产鲜切花2.05亿枝,产值突破6亿元。品种由最早的唐菖蒲、亚洲百合逐渐发展为东方百合、郁金香、玫瑰、菊花、龙胆花、荷兰菊等十几个系列多个品种。 花卉生产形成了温室与裸地生产相结合,鲜切花生产与种球繁育配套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的目标。 永生花生产加工、经济型花卉生产加工发展迅猛,最高花卉产值15万元每亩,平均产值5万元每亩。 目前,凌源花卉已注册品牌商标十余个,年“凌馨”牌花卉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凌源参展的花卉产品分别在第六、七、八届花博会上,获得金奖、银奖、优秀奖等30余个奖项,被央视推介为“最具魅力农产品”,被评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区域品牌”。 今天,凌源市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和种球繁育基地,东方百合种植量占全国的30%,“凌源百合”地理标识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被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重点扶持产业,被央视评选为最具魅力农产品。凌源市也随之在国内花卉界享有了“南有云南,北有凌源”、“北方花都”的盛誉。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当地农民在这条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的道路上,真正走向了富裕。 来源:朝报融媒 记者:钱妍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