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东北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大年。在我国地域不同过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即使在东北,各地的习俗也有很大差异。越靠东北部,越能体现东北人的过年习俗,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东北农村过大年了,今天我们来看看凌源农村的年前准备吧。

有一首民谣道出了东北春节的习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节前还要蒸馒头、蒸黏豆包、蒸好以后放到外面冻起来,过年时只要放在锅里热一下就可以慢慢享用了。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

人们开始杀猪宰羊,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用。

过去,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吃杀猪菜,这后腰腿的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这就有了杀猪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腻,要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和酸菜、血肠一起炖。那时,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这种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

虽然自来水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但是却依然喝着自打井压出的水,清凉爽口

自己家囤积的玉米也整整齐齐的摆放着

4

远亲近邻的围站在一起唠家常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

不仅是个困境中的帮手,

还是一笔难得的固有的财富!

只有过年才能见到远在外地工作的父母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瓜子等。还有拜年时送的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习俗是要带一些礼物。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地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一般在旧历新年前腊月二十五。年货的品种有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

年前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祭祖上坟,纸钱和纸元宝可以在街边买到现成的,也可以买来金箔纸自己叠元宝,一般家里老人都会自己叠元宝。等到上坟时候,带上纸钱和一些水果点心,离得近的,要到祖坟地去祭扫,离得远去不了的,要在十字路口烧纸祭祖。

腊月二十三是东北的“小年”,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在东北,小年这天要祭灶。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浙江衢州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祭灶时要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锦州又称小锅白糖)、关东糖供着,希望灶神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有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过年家家都要贴对子(春联),村里谁的毛笔字写得好,人们就会带着笔墨和红纸,请人帮忙写副对子。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养猪的要在猪圈上贴上“肥猪满圈”,粮囤子上要贴上“粮食满仓”,马车和拖拉机上要贴上“出入平安”的字样。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凌源人过年最为讲究的要数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年夜饭了,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家人团圆,欢聚一堂,有说有笑。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吃完年夜饭,开始吃冻梨、冻柿子。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冻秋梨是将普通白梨冰冻变成乌黑色,硬邦邦的,砸到地上,也不会有丝毫损伤。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饺子包好煮好,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之后初一、初五、十五的早晨饭前也要要放爆竹。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初三以后一直到二月二,是走亲访友,朋友间相互请客拜年的时间,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了年。

高跷和秧歌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虽然城市中的表演已不再像往日那样红红火火,但一到过年还是会让这一传统项目得到最大频率的曝光,生长在黑土地的人们那热辣豪爽的性格全都在这热情洋溢的大秧歌中挥洒出来,让你体验到的不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是来年的好兆头。

凌源,你永远的港湾

(本文图片征用请联系凌源传媒,最终版权归作者所有)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