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5-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凌源乃至辽西地区、民间地名称为“××堡”、“××铺”的地方也非常多。例如:我们常听到的“十八里堡”、“十里铺”、“五里堡”。为什么这么多地方叫“堡”和“铺”的呢?这也有其历史原因。查一下《辞源》和《辞海》,原来“堡”除有“土筑小城”称为“堡”(bǎo)外,还与“铺”通用。而“铺”字,除有床铺、商店之含义外,还与“堡”通用。而二字通用的意思都是古代的“驿站”。“驿站”是中国古代递送公文、书信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或换马的处所。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就是说的这个地方。所谓“驿站”是中国历史各朝代交通、通信的重要环节。古时通行、转车、驿马走过的大道叫驿道。驿道上每隔几十里就设有一处驿站,明清以后常管驿站的官员叫驿丞。专供驿站使用的马叫驿马,骑着驿马传送公文信扎的人叫驿使。春秋时,每三十里置驿一所,供停留。宋朝时,每十里或二十里就设一邮铺(驿站),有铺卒传递文书;大路上还专门设立驿马传递。元朝时,驿使制度更严密,州、县几十里一铺,大事遣使驰驿。辽西地区辽、金、元统治时间很长,所以了解一下现今地名“十里铺”、“二十里铺”等绝大多数就是元代和清代遗迹。又因为“堡”与“铺”相通用。所以各地“××堡”、“××铺”非常多。而今天各地的十里堡(铺)、十八里堡(铺)、二十里铺(堡)、三十里铺(堡)就是历史上的驿站所在。既便现今失掉驿站的作用,驿站设施也没有了,但其地方名称还是被群众约定俗成的,历史的延续是更改不了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