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防逃死角 作者:宋立军 10月4日,辽宁凌源第三监狱两名罪犯脱逃,目前狱方和警方正迅速组织抓捕。有消息称,两名罪犯逃走时偷走了狱警的衣服,利用衣服中所夹带的门禁卡逃出监狱。协查通报显示,罪犯王磊逃脱时上身穿深色长袖;罪犯张贵林逃脱时身穿春秋制式警服,所穿警服警号为。更多脱逃的细节狱方尚未对外公布。 就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两名罪犯正是抓住了监狱防逃的“死角”,成功越狱。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上个世纪90年代,光一个省每年监狱脱逃人数就会超过10人,更早时一个监狱一年都要逃几十人。现在监狱的安全防范更加严密,尤其是高科技防逃手段普遍应用,一年难得听到监狱脱逃事件。 然而“百密必有一疏”,再严密高端的技防手段都有失效的时候。此案便是例证。目前全国各监狱防逃技术手段一家强于一家,门禁卡已属低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人眼识别,每所监狱都唯恐“技不如人”。防逃的门禁更是里三层外三层,设置六七道门已成常态。 那为什么这么严密的防逃措施,还会有人越狱成功呢? 一方面,有了技防并不代表万无一失,所有的设备都是死的,都有漏洞可钻,没人的责任心作保障,再高端的技防也没有用。 另一方面,当人们过于依赖技术的时候,也是人变得懒惰愚笨的时候。在“技防”面前,“人防”变得不堪一击。 “人防”最本质含义是“人识人,人看人”。在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监狱工作者要警惕,千万别变懒变笨。 王张二犯之所以能够用门禁卡堂而皇之地骗过监狱门卫,成功脱逃。除了门卫对高科技过于信任外,更重要原因的是监狱门卫根本不可能认识全监所有警察。这也许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防逃死角”。 笔者参加工作时,所在监狱的门卫基本上认识全监警察,不仅能喊出每个人的名字,或许还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当然,由于当时管理松懈,且缺少高精技防设施,脱逃却是常有的事。 现在不同了,监狱的技防能力提高了,但监狱警察却成了散乱的原子,警察之间日渐陌生,再也看不到社区式的守望相助。这就是为什么此事件中两罪犯能身着警服,逃之夭夭的最不应忽视的原因。 监狱机关每每在发生脱逃事故分析原因时,大体上会说“未严格遵守监管制度”。但是却很少有人想到,门卫对于警察“人头儿”的陌生,这才是最不该忽略的“防逃死角”。 如何做到监狱门卫认识全监每位警察呢?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门卫的责任感,将认识“人头儿”作为重要考核项目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反思并改变现有监狱的关押规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的监狱全年释放的罪犯高达一万人,可见关押规模之大。规模一大,监狱警察人数就多,想让门卫认识每一位警察就相当困难,也不现实。因而是否可以考虑大幅缩小监狱关押规模。笔者建议: 对于高度戒备监狱,押犯总数不得超过人,门卫不光要认识每一位监狱警察,也要能够认出全部在押罪犯; 对于中等戒备监狱,押犯总数不得超过人,门卫要认识每一位监狱警察和重点防控罪犯; 对于低度戒备监狱,押犯总数不超过0人,门卫要认识每一位监狱警察。 总的说来,就是要通过控制监狱关押规模,来实现“人防”的功效。 这种设想,似乎看起来超前。事实上,在一些国家,监狱关押规模得到严格控制,使监管和矫正更加容易有效。也许有人会说,大幅缩小监狱关押规模是浪费刑罚资源。可是,当我们考虑罪犯脱逃成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及社会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时,这种改变便显得十分必要了。 年10月4日 作者简介: 宋立军,博士,副教授,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副馆长,监狱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编辑:慢之 欢迎投稿。投稿信箱:slj 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