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抱歉又拖更了。 最近几天要说的是我的东北老家,吉林省长春市。 内容很长,所以分几天讲,今天呢,主要还是说一部分历史。 说东北这块土地明清时候的故事。 说说为什么就要走山海关。 提到东北,好多人会想到前些年拍的一部很火的电视剧《闯关东》。(据说拍的很不错,不过我还没看过。)很多人提到东北的过去,第一反应就是“哦,东北,都是山东闯关东过去滴。那边没人,还有黑土地。” 东北这片地,在明朝的时候,生活着一个部族,就是就是满族,东三省呢就是满洲(民国时候起的名字,在民国之前,这个民族叫满珠,也叫曼珠。这个地方的名字我没有查到。)满洲的中心,就是我们东北的长春。 --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 --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 --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哈尔滨线以西的齐齐哈尔(后划入北满)、洮南(今洮安)、扶余、双辽、开鲁、阜新等地区。 --指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区。 明朝末期,李自成起兵,成立大顺政权,满人则在山海关外成立满清政权。此时局面是这样的。 注意看图中,大顺和满清分界处,是有连绵的长城的,从西向东走,然后我们看到了山海关,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要地(山海关为什么重要后文会有细说)。 满清与南明协定,由吴三桂带清兵入关,与南明联合消灭大顺政权,于是很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很快被消灭,可是满清没停止南下的步伐,顺带灭了南明,成立了清朝,从此中国变成了满人的天下。(很奇怪的是明朝当时是世界上的军事强国,无论是军事装备还是军事素质都是挺不错的。) 年南明最后一任皇帝被吴三桂杀于昆明。 (期间南明将领郑成功,在南明灭亡前顺手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灭亡前的部队还有这个实力,也是不简单。) 清朝开国的几个皇帝,一直有个想法,要给自己的政权留个退路,那么留在哪里呢?当然是从哪来,回哪里,回那个被满人称为”龙兴之地“的大东北。东北是满人的龙兴之地,汉人当然不能让你随便进,一旦满清政府在中原站不住脚,还是要回到满州继续过日子的。 所以从清朝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八岁即位(14岁亲政)的第七年(年,康熙15岁),就实行了封禁政策禁止百姓去东北定居,以至于造成了东北地区大量的无人区。 这一政策一直到清朝末期年,咸丰皇帝的时候,才解除禁令。(注意,鸦片战争发生在年)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东北疏于管理,俄国再次侵略中国东北,黑龙江戍边将军特普钦上书请求开禁垦荒,鼓励移民,获得采纳,东北再次开放。 为什么俄国从康熙年封禁东北,直到年左右,相隔将近年才侵略东北呢? 早在年顺治十四年,俄国在今黑龙江漠河附近修建雅萨克城和尼布楚城,以此为据点侵略黑龙江,与清多次发生军事,外交冲突。年康熙二十四年(康熙32岁)平定三藩后,出兵北上反击沙俄,破雅克萨城,击毙守城将领托尔布津,签订《尼布楚条约》,沙俄守城将士仅剩66人,投降保证不再来犯。(打怕了) 话题转回来,怎么封禁东北呢,就是守住山海关不让过关,因为想要进入东北,那时候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路线就是从山海关走,想当年守住山海关,清兵便无法入关,可想而知山海关是多么重要的关口啊。 我们来看为什么山海关到底重要在哪里? 山海关,初建时候也叫“榆关”就是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这个榆关。后来改叫山海关, 我们来看地图。 假如我要从北京去东北,北京在华北平原,东北在东北平原。好,现在看地图,在东北,大兴安岭从南到北横亘,其下接着的是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和燕山。这一片山脉把两大平原分离开来。那我怎么去呢,只有三条路可走。 一条是穿越喜峰口(即古代卢龙口),经凌源、大凌河、朝阳,到达辽河流域。这条道路就叫做“卢龙道A”; 另一条是穿越古北口,即从北京出发,经过顺义、密云,到达古北口,然后渡过滦河,到达平泉,再应该巴林左旗,最后到达松嫩平原。这条道路就叫做“古北口道B”。 以上两条路,都是沿着河道,穿过崇山峻岭,极其难走。不过还有一条好走的路,就是走我们的山海关。贴着渤海湾附近有一条细长又狭窄的平地,连接着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沿着这条路走比上述两条路快捷了很多,被称为“傍海道C”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清朝时候,北京北面是有长城的(参考上文图片)。所以还是走C路线山海关方便。 有了这个历史和地理前提呢,才有了后来的闯关东的故事。 未完待续,我们下次继续聊历史。 文 小陈同学 看过了点个赞再走吧,笔芯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