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皮影戏,是辽宁省朝阳市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乡土艺术,随着多年的经济往来,人口迁移,皮影戏班、皮影艺人流动演出等途径,传播到省外的黑、吉、冀、蒙等地区,深受群众的喜爱。凌源皮影戏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内外较有影响,曾多次在省市皮影戏调演中夺冠,并为中央领导和国际友人专场演出。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曾在凌源拍摄了《苦皮影》、《走马凌源访皮影》、《影卷迷》和话剧包装皮影戏《火焰山》等多部电视作品,其中,电视专题片《灯与影的魅力》被选送驻外使领馆,《影之舞》被选送参加了年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凌源皮影的造型、用料、雕镂、色彩、装置、卷本与北方皮影类同,但因流传地域不同,受民歌、民间音乐、民族习俗、语音调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凌源皮影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声腔音乐、演唱风格,地域特点十分明显。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凌源皮影越来越突出乡土特点,演唱讲究快马轻刀,道白方言韵味浓重。凌源皮影戏被称作“以声带画”的傀儡艺术,因为皮影戏影人是固定脸谱的死片子--影戏中人物在特定场面的喜、怒、哀、乐、忧、伤、悲各种感情都是一个脸儿。这就要靠艺人唱、念来表达剧中人物的神情。要淋漓尽致地把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就需要“拿线”艺人(指影班中的主操影者)在演唱中能把帅将的威风、旦角的稳健、文生的潇洒、武生的阳刚、老生的苍劲、丑角的诙谐操纵得恰到好处。凌源皮影戏重大历程凌源皮影团参加朝阳市首届皮影汇演,现代戏《双喜临门》,神话故事戏《白蛇传》均荣获一等奖参加辽宁省首届皮影戏调演,演出传统戏《火焰山》一举夺魁辽宁省文化厅命名凌源为“皮影艺术之乡”参加省调演,现代戏《红嫂》获二等奖文化部命名凌源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之乡”参加省第三届皮影调演,传统折子戏《红莲除霸》获得一等奖凌源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凌源英熙皮影剧团于8月21日晚,在凌源首演了抗日传奇皮影《烈火金钢》。预计演出7本10个晚上。 (图文来源于文明V朝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