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赤峰的吊炉烧饼,与赤峰对夹一样,原非赤峰本地小吃,而是20世纪30年代由辽西凌源人王子云师傅最早传入。

做烧饼当时属于秘技,关乎谋生与经济,所以按江湖规矩也是“不传本地人”,初期做烧饼的店铺不过十来户,较有名气的是凌源人王文科、刘凤祥合办的烧饼铺,后来两人失和,王文科又与本街回族人白永俊合伙做烧饼,但仍合伙不传艺。

直到王文科要告老还乡时才把手艺传给了合伙人白永俊,从此吊炉烧饼便在赤峰流传开来,成为一道最具日常活力的草根小吃。

下面让我们走进烧饼师傅胡臣

胡臣师傅是赤峰地区极少数完全按传统方法烤制烧饼的手艺人,他和老伴把做吊炉饼当成唯一的生存方式。

胡臣今年57岁,20年来他坚持纯手工制作吊炉饼。年,他和侄子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乡下来到市区当学徒,学做李家老式吊炉烧饼。后来自己亲手制作吊炉,他和老伴租房在当地矿区自己开起了一家深受欢迎的手工面食小店。

据《昭乌达风情》一书记载,赤峰的吊炉烧饼原非赤峰本地小吃,而是上世纪30年代由辽西凌源人王子云师傅最早传入。从此吊炉烧饼便在赤峰流传开来,成为一道最具日常活力的草根小吃。

胡臣两口子,每天凌晨1点就起床,他点炉、生火,老伴和面、揉面。

胡师傅所用的老式吊炉一次只能烘烤12个饼,但是每天前来购买吊炉饼的人非常多,胡臣师傅和老伴练就了特别熟练的制作手法。

胡臣师傅说,他要坚守这门濒于失传的老手艺,保留前人的智慧,保证吊炉饼不走样、不变味儿,其次还要不断学习,饼小乾坤大,干多少年就有多少年的探索、研究和长进,自己做了20年,仍然觉得没有学够。

胡师傅的铺子不大,可买卖十分红火,来买烧饼的人络绎不绝。周围的住户都知道他的老式吊炉饼好吃,走亲访友总是带十个烧饼当礼物,尤其是女人坐月子总要准备许多做为副食补养。

忙碌了一天之后,两口子只有傍晚能看两个小时电视,晚上7点就会睡觉了,因为第二天凌晨1点,他们就又要起来开始准备制作烧饼了。

夫妻俩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工作。老两口省吃俭用,经常用小店的微博收入,来贴补儿子一家的生活。胡臣师傅一提到他远在北京生活孙女,就乐得不停。

烧饼对于赤峰人来说是早餐佳选,一般配米粥、咸菜同吃,老少皆宜。与赤峰对夹相比,烧饼少了油腻、多了素性,圆圆小小的烧饼,满足着人们的胃口,也芬芳了“打饼人”的生活。

夫妻二人每天做烧饼个、红糖饼个,一天的营业额是元,一个月2万余元,刨去成本和房租,其实也就是两个人的辛苦钱了。胡臣师傅准备至少再做10年吊炉饼,等退休时,他希望唯一的儿子能独立发挥这门手艺,把老式吊炉饼铺继续开下去。

来自: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

赞赏

长按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