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70年代末以来,红山文化玉器已成为当前中国古玉研究上的一大热点。红山玉器价值日益提高,然而一些冒充红山玉器的伪制品也随之泛滥起来。因此红山玉器的真伪鉴别十分迫切。对于红山玉鉴别真伪的问题,专家孙守道在玉委会会刊中发表的《红山文化玉器鉴定与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几点见解。玉环红山文化径9.7厘米孔径6.5厘米厚0.4厘米举一个较典型的例子,供参考研究。传世品中有一件青绿色玉双猪首带牙双连环佩,长10.2、高5厘米。从造型上看,很明显是已发表的三种红山玉器形制的混合型。其一,此双连环佩的两端猪首,与辽西凌源三官甸子红山文化墓地所出玉双猪首三孔器的猪首几乎相同,令人生疑;其二,双连环佩下端排列的四牙,竟又与玉勾云形佩下端常有的列牙相似,唯勾云佩一般为五牙并列,每牙呈双瓣形,此则四牙,无双瓣,是红山玉器群中从未见过的,且此种雕双猪首的双环孔佩,下列有四牙,亦令人费解;其三,此佩通体若双环并连,与已发表的玉双连璧造型相近,然玉双连璧究竟是否属于红山文化的玉器,尚无确证。玉玦红山文化径3.5厘米孔径0.9乘以0.8厘米厚0.7厘米有意思的是,双连璧两端各雕出一勾状物,恰与此佩两端之双猪首相当,值得深究。综观以上三点,此佩有拼凑之嫌,故置疑。因未睹实物,谨提出以待专家指正。玉玦红山文化径5厘米有一种情况应当特别注意,即用残缺的红山真玉改造成完整的样式,对此需具体分析。其一是保持原来样式而稍加改造以掩盖其残缺者,有的因其暗淡不起眼又重加抛光,有的则因收藏者好事在真品上加刻题字或纹饰,对此,不妨仍可视为真品。玉马蹄形器红山文化高17.2厘米口径10乘以6.1厘米底径7.2乘以5.9厘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近年见书中有件“兽面玉饰”,经分析,实际是一种两端已残缺了的玉勾云形佩,后经特意修整,致成此状,有似完器。将较完整的玉勾云形佩,拿来与此“兽面玉佩”两相比较,便可了然矣。其二为改变了原来样式。据其程度不同,或可视为半真半假,或已完全成为假的。玉兽头玦红山文化高15.4厘米宽10.5厘米厚4.2厘米兹举二例:一例是某外文期刊介绍的人面形玉饰,其外形轮廓似玉鸟状,高3.6、宽4.5厘米,体积大小亦如玉鸟。细审其上所雕面相及披发之状,绝不类史前人面,拥有似丰腴的盛唐女子面相,堪可疑之。传世兽面纹玉饰例二,有一书中介绍一件“兽面玉饰”,显然原件也是一种带卷勾玉佩的残件,上端中间有较大穿孔,已致残,左上端一勾状尚可见,右上端一勾则缺去,边缘当经修整,原器全形已不明。唯其残面却被刻成一相当奇特的人面纹,其面相亦不具红山文化人面造型的特点。近年还屡见一种红山兽首人面玉饰,兹附其图像试析之便知绝假无疑。甚至有几件在不大的有似鸟形的玉片上,并列刻出两个人面纹,简直出格了。也有人故意把伪造品搞成较残缺的,企图使人信以为真。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