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3日下午14时,全国第四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颁奖典礼(凌源地区)在我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 市科协、教育局相关单位及我市获奖学生代表、指导教师和家长出席颁奖典礼。 多年来,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战略,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工作,把科技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科技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举办科技艺术节、参加各类各级科技大赛等形式,推进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近年来,在市科协、教育局指导下,凌源二高中科技教育硕果累累,在国家、省、市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教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国防科技体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选拔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特色高中、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特色普通实验高中、辽宁省科技教育优秀创新学校、辽宁省普通高中社团工作先进学校、朝阳市科技特色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该校的天文科普教育自年开展以来,吸收对天文科学有兴趣的校内外爱好者,以天文探究社团为载体,开设天文探究校本课程,在梁雷、崔金龙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坚持普及、发展和提高思路,师生在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举办的比赛中屡获殊荣,为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增辉添彩。天文科普教育已成为学校科技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文科普课程已成为学校品牌课程之一,天文社团也成为学校品牌社团。学校建有辽宁省唯一的万维望远镜互动天文教室(这样的教室全国仅两家,辽宁省第一家),正是基于该校在天文探究领域的优秀成绩和由此所产生的地区影响力,年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被国家天文台团确立为辽西地区“中国虚拟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万维望远镜互动式天文教学基地”,被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 本次的大赛由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主办,是国内天文学领域最高规格的科普教育赛事!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虚拟天文台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崔辰州教授为本次颁奖典礼线上致辞!国家天文学会科教信息化组长,也是该校天文社团的指导教师梁雷为大家汇报了本次大赛的总体情况。 本次大赛共评出一等奖三项,二高中李明慧、陈明杰、姜欣三名同学制作的《天宫二号》喜获殊荣,国家天文台评审专家对作品评语是:独具匠心,精巧之极。该作品模拟了天宫二号的发射过程、动态飞行、空间站对接、卫星轨道可视化等效果,完美展示了作者对万维望远镜3D模型的显示和操控能力。 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姜鑫雨、王阳、白强制作的《星链》,张秀宰、高爽、赵伟制作的《旅行者号》;潘思佳、赵正阳、史凯夫制作的《地球之子》获最具艺术性作品奖;王家正、尹美慧、林炳君制作的《陨石坑》获得最佳科学传播奖。国家天文台评审专家对《地球之子》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该作品表达了天文学家对于寻找其他智慧生命的愿望,利用几十种语言传达了来自地球和人类的问候;探索地外生命是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天文学家传承千年的浪漫情怀。这部作品仿佛在提醒我们:只有站在地球之外回望,才能意识到‘地球之子’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 获得三等奖的作品有《大鱼》、《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哈勃-遗忘之境》、《陨石坑》、《地球之子》、《万里长城》。 来自凌源市富强口才的三名小学员制作的作品《秋夕》,凭借其诗意的画面,优美的意境获评三等奖! 国家天文台专家对《秋夕》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这是一部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性的漫游作品,不仅讲述了诗词背后所蕴含的爱情故事,更揭示了夏季星空观测的重要知识。 《荧惑守心》、《红山文化与天文》、《金字塔与天文》、《哈勃FAKE》、《太阳系的尺度》等作品获优秀奖; 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在本次大赛中成绩突出,荣获优秀组织奖!市第二高级中学将紧紧依托国家天文台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的优质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与国家天文台在高层次、宽领域方面的深度合作,不断深化科技教育的实效性,加快将学校打造成高端的天文科普服务、科技宣传与运用的前沿阵地和品牌标杆,让更多的凌源学子能够实现科学梦想,为今后我市、辽西、乃至全省的发展提供天文方面智力支撑! 声明凌源融媒原创稿件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属凌源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标注来源,违者将依法维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