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花第十三期——皮影戏 之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中华 皮影戏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期小火花由彭之辰家庭带领大家一起演绎改编自制的皮影戏。 皮影戏 皮影的表演形式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表演之前彭之辰妈妈先是给大家介绍皮影的由来、皮影的表演形式及大家对皮影的初步认识。 皮影的艺术特色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了解皮影的制作工艺 仔细了解皮影的制作工艺,让孩子们用心的感知民族的文化魅力。千年的民俗文化留下的光与影的剪影。 皮影的传说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最爱你们认真听故事的模样。 皮影的历史起源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 提出问题,然后思考答案。 这本就是探索知识的必经之路。 爸爸妈妈们愿为你们在你们这条路上添加不同光景,让你们的眼界更宽广,兴趣更浓厚,把文化的种子悄悄地孕育在你们的内心深处。 皮影的艺术流派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皮影戏幕布是由小火花成员妈妈提供,外援妈妈用废料加上幕布做好架子,彭之辰爸爸做好固定支撑,奶奶带着孩子们一起用硬纸裁剪了错落有致的“群山”,可谓是全体总动员。 皮影的代表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专业皮影剧团。 陆丰皮影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 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皮影戏的展现形式 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惊 艳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皮影戏,甚至对于家长们来说,也都是第一次正式了解皮影戏。我们是学习者,陪伴者,更是引领者。我们查阅资料,翻遍书籍和网络,传授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学习,让我们携手并进,望知识与才华我们一同获得。 皮影戏——《西游记》节选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许多孩子们的最爱读本之一。今天我们节选《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来演一出皮影戏之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 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准备阶段 彭之辰妈妈写好了剧本,给每一个孩子分配好角色,希望孩子们为里面的角色配音,提前一天发给孩子们准备。妈妈们辅助孩子们的剧本认读,给一些爸爸们安排了幕后皮影,另一些爸爸们则是场务。 总是有些小贪心,希望你们健康的同时你会聪明、勇敢、坚强......那么多的希望里还有一种坚持,那就是希望你们快乐,一直快乐。 小演员 台词时间 多年后的某一天,回过头来看你们的这时候的照片,依旧会是这般少年的模样。 看这密密麻麻的台词本你就知道他们花了多少心思。 介绍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当然少不了我们的白骨精,虽然三变中我们只有这一种形象,但是配音我们有三种角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妈妈们再次与孩子们核对台词的准确度。 演员请就位 “配音演员”已就位 “幕后演员”已就位 一出好戏 台前幕后, 你都不敢想象这是一个零培训、零排练的“爸爸戏班”, 爸爸们蹲着虽然辛苦, 但是脸上的笑意却总洋溢着…… 惟妙惟肖的表演 抑扬顿挫的声音 灯光渐暗,好戏登台 开场 随着戏曲吱吱呀呀的音乐开始,一出好戏正在进行中,每个人在每个人的位置中都尽情地享受着这个独特的舞台。也许他的戏份不多,也许他有些许不专业,也许灯光调整得并不是那么到位,正是这些个“也许”,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完美中的完美。因为每个人都尽情地做到了那个最好的自己。 幕后 玩得不亦乐乎的爸爸们~ 爸爸的教学空间 唐僧的配音者 孙悟空的配音者 沙僧的配音者 八戒的配音者 三位优秀的旁白配音者 白骨精的配音者 心系悟空的唐僧的另一位配音者 开心时刻 谢幕 ·初心不改· 灯光关闭是好戏登场, 灯光亮起是好戏落幕。 我们的戏总共三幕,每一幕结束时,孩子们和大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鼓掌,这种心有灵犀的赞同是对自己的肯定以及对团队的认可。 我们不约而同的叫好声,声声入耳。经过一场没有彩排和编辑的临时演出,孩子们作为参与者感触颇深。也是通过这样的一场用心的特别的演绎,孩子们也更加喜爱我们的读行会。 我们初心不改,磨砺前行,而光与影的故事也永不落幕。 ·下期再会· 视频|李萨斯妈妈 图片|小火花读行会 文案|彭之辰妈妈 编辑|彭之辰妈妈 审核|华红艳 昆山国际学校新媒体工作室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