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饼的新系列,跟着小石头出去玩……探寻化石里的远古生命,认识丰富多彩的岩石世界,欣赏鬼斧神工的风景地貌。 小石头的第一站,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参观了传说中的远古豪华楼盘——周口店龙骨山多层溶洞。虽然这些溶洞大都坍塌被碎石泥土覆盖,但在地质工作者的帮助下,小石头穿越到了第四纪(万年至今)周口店古人类生活的时代,看到了这一楼盘在当时的繁华景象。“修筑”楼盘的材料是12亿年前形成的碳酸盐岩,在地下沉寂了十几亿年,直到古人类到来前的几万年到几十万年间才在不同高度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挖掘”出一层层的楼房,并在天花板和地面上形成了几百岁到几千岁不等的各类钟乳石。最早来到这里的古人类是北京猿人,也叫中国猿人北京种,他们已经会利用火来制作熟食,并不断与鬣狗争夺楼房的居住权,甚至在困难时期还会同类相食,他们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十万年前又一批新洞人来到这里,相关研究还很有限。三万年前,山顶洞人来到这里,因居住在顶楼而得名,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开始佩戴首饰,脑容量大大增加,变得更加聪明。小石头心想,这里还真是个风水宝地,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北京楼盘依旧抢手买不起。 两百六十多万年的第四纪历史还是太短,为了寻找更多关于自己身世的线索,小石头来到了位于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国家地质公园,一幕幕更为久远的白垩纪(~万年前)往事出现在眼前。频繁的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渣火山弹等物质层层堆叠,留下了大量的火山口,一些较大的火山口内部被雨水和地下水充填,形成火山口湖,在这片湖泊星罗棋布的区域内就有许多的火山口湖。在火山地貌的基础上形成了森林、湖泊、沼泽、河流、草甸等多种生态系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天上的爬行动物努尔哈赤翼龙,水边的爬行动物辽宁满洲龟,水里的爬行动物凌源潜龙,两栖动物三燕丽蟾,哺乳动物五尖张和兽,遍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银杏,第一朵开花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第一只鸟类孔子鸟,接过了中华龙鸟的演化火炬,将恐龙的一支血脉留传下来,还有许许多多的狼鳍鱼、蜉蝣、东方叶支介。当火山喷发时,火山灰和有毒气体使这些生物窒息而亡,并掩埋在火山口湖中,保存为化石,今天的我们才能够复原曾经的那段白垩纪往事。 继续往更老的时代穿越,小石头来到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侏罗纪世界(1亿万~1亿万年前),见到了许多恐龙,然而这么多的恐龙该如何区分?着实让小石头头晕目眩,要知道恐龙的分类不看脸,关键看腰带,这个腰带可不是人造的,而是恐龙的骨骼结构,由图中的(1,2,3)三种骨头组合而成。根据腰带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鸟臀目(2,3朝同一个方向延伸)和蜥臀目(2,3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两大类,每一大类之下又可以再细分,鸟臀目有鸟脚类(鸿鹤盐都龙:永川龙的食物)、剑龙类(多棘沱江龙:背部有长长的骨板)等,蜥臀目有蜥脚类(天府峨嵋龙:脖子长)、兽脚类(和平永川龙:吃盐都龙)等。而在恐龙脚下是时代更为久远的三叠纪时期形成的盐层,自贡盐都之美名就源于此。 从侏罗纪再往前穿越,小石头到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公园,现今这里有着许多浅海形成的灰岩,2.和2.亿年前的两次火山活动在这里留下了两层薄薄的火山灰,一同记录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前繁盛的三叶虫、“虫筳”(这是一个字)、四射珊瑚等大量生物统统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有像舌形贝这种少数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存活了下来,现今的研究认为可能和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人们把界限点定到了一种叫做“微小欣德”的牙形石出现的地方,这个点就称作金钉子,是二叠纪三叠纪的界限点。 跨过二叠纪-三叠纪界限,一大批奇怪的森林出现在小石头的眼前,突然一阵晃动,才发现自己坐着一只大蜻蜓上天了(惊恐脸)……山西太原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展示的石炭纪大森林就是这样一片场景,这些森林被埋藏后形成了现今厚厚的煤层,所以把这个时代称作石炭纪,在太原最为典型,所以把其中的一段岩石组合称为太原组。森林中有高大的石松(鳞木)、节蕨(芦木、似木贼)和松柏(科达),还有低矮的真蕨(栉羊齿)和种子蕨(脉羊齿)等植物,羊齿和今天潮湿地方生长的蕨类植物非常相似,新长出的幼叶像卷起来的小拳头,很多地方采来做菜吃味道棒棒哒。这些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石松、节蕨、真蕨)和裸子植物(松柏、种子蕨)两大类组成,蕨类用孢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用裸露的种子繁殖后代。穿梭其中的有两栖动物引螈和爬行动物林蜥,巨大的远古蜈蚣,还有天上飞的巨脉大蜻蜓,丰富的食物,充足的氧气,稀少的天敌,让登陆先锋节肢动物们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体型,就知道吃吃吃,越长越大,走在这样的林子里比盗墓还恐怖。 时间从石炭纪大森林继续往过去流,流到了志留纪-泥盆纪的大海,云南曲靖的潇湘大海是鱼类的天堂,呈现在小石头面前的鱼,和今天相比可谓千奇百怪。有的鱼(盾皮鱼)身披厚厚铠甲,如盾牌一般坚固,既能防御又能进攻,这大类里的恐鱼是当时的霸主;有的鱼(无颌类)没有下巴,吃东西吃能努力往前游,吓的小石头赶紧托住自己的下巴,不是思考而是怕掉;有的鱼(长吻麒麟鱼)进化出一张带下巴的嘴,吃起东西来就方便多了;有的鱼(初始全颌鱼)拥有正真意义上的一张脸,以后就有脸出门了;有的鱼(硬骨鱼)骨头也变硬了,以后再吃鱼就有骨头可以吐了。 小石头来到生命第一次大繁盛的寒武纪初期,大量如今看来奇怪的生物在云南澄江一带生息繁衍,一只刚刚脱完壳的三叶虫,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世界;纳罗虫把头埋在海底寻找食物;悠闲的蠕虫走走停停;远处游来一只小鱼模样的家伙……呀!不好,凶猛的奇虾冲过来了,已经张开它那硕大而多刺的前肢,快跑! 在这片神秘的大海里有由四层结构的四层海绵,如细丝编织在一起的拟小细丝海绵,像斗篷的斗篷海绵,张牙舞爪的先光海葵,泥土中穿梭的帽天山虫,环饰蠕虫,拟赛尔克虫,几亿年都没啥大变化的舌形贝,有十八个“眼睛”(曾经以为是复眼,其实是骨板、铠甲)的微网虫和上长刺下长腿的怪诞虫,小巧的小昆明虫,对称的等刺虫,灰姑娘虫,始莱德利基虫等繁盛的节肢动物大家族,有脊椎动物的祖先云南虫和海口虫,还有食物链顶端的奇虾。想不到,5.2亿年前(5.4亿年前是寒武纪开始的时间,澄江生物群的时代其实是5.2亿年前)的海里就已经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了。 小石头被眼前壮观的景象震住了,这里到底是山还是海?为啥小石头连山和海这两个差异如此大的东西都区分不开呢?因为他到了天津蓟县传说中的叠层石一条沟,在这套比寒武纪还要老的地层中,没有什么大型生物化石,却出现了大量的叠层石,一种生活在大海里的蓝藻、细菌等微生物层层堆积生长形成的特殊现象。从北桃园村到铁岭子村,流水冲出一条沟来,沟顶是时代较新的下马岭组页岩,沟底是时代更老的洪水庄组页岩,中间是铁岭组白云岩,沿着沟走一遍,在两侧的岩壁上能看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叠层石,有层状、穹状、箱状、锥状、拱状、脊状,有层礁、岩礁,有的像包心菜,有的是同心层,有的分叉,有的聚合。这些在大海里繁盛的生物,组成了小石头面前的这片壮观景象,让小石头恍惚之间不知是身处山间还是大海。 石头竟然这么能变,从沉积岩到变质岩到岩浆岩,三大岩类之间,只要条件合适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在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三大岩类齐全,形成了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地貌风景,然而形成迥异风景的岩石们,相互之间都能变来变去,搞了半天原来都是一家人。在八仙崖景区,八座仙峰耸立山头,这是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崇安组红色砂岩(沉积岩),近处能看到很整齐的层理发育,在流水沿裂隙持续侵蚀作用下,切出这样美丽的八仙崖。大金湖景区两岸的马面山岩群,是时代更为久远,比震旦纪还要早的时候形成的岩石,后来经历变质作用成了现今看到的变质岩。金饶山景区的山体都是中生代时期在地下形成的花岗岩(岩浆岩),后来露出地表,侵蚀作用形成现今壮观的山体,有着典型的球形风化,还有风化形成的大量砂子。岩石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可以经过沉积等作用形成沉积岩,还能回炉重造变成岩浆,岩浆再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这一大家子变来变去就是我们现今看到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石头。 这里的火山喷发竟然形成了五个湖!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小石头见到了哥哥玄武岩,是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也叫喷出岩,属于岩浆岩大类)的代表岩石,四百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大量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喷出以后就改名叫熔岩了,熔岩从山顶向下溢流,很快就进入山脚的一条河中,炽热的熔岩迅速冷却,最后变成坚硬的岩石,把好好的一条河拦腰截成了五段,所以被人们称作五大连池。熔岩冷却后形成了黑色的玄武岩,玄武就是黑色的意思。这些玄武岩内部布满了气孔,导致玄武岩密度较低,甚至还能在水面上漂起来,有的气孔还充填有一些别的物质,外形也很丰富,有的像麻花,有的像波浪,有的像瀑布,这些反映了当时流动状态。曾经鲜红炽热的熔岩现如今已经变成了乌黑冰冷的玄武岩,小石头不得不感叹:“烈火雄风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在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小石头见到了弟弟花岗岩,他和哥哥玄武岩同为岩浆岩,都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不过玄武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形成,是喷出岩类,而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却形成,是侵入岩类。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都是花岗岩出露地表以后,在风吹日晒雨淋下,逐渐形成现今的这幅模样。花岗岩内部有着分布比较均匀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风化作用只能沿着发育在岩石内部的裂隙来破坏花岗岩,两组垂直发育的裂隙把岩石切割成一个个小方块,在风化作用下,小方块的四个角更容易被磨掉,就变成了一个个浑圆的大石球,这个现象叫球形风化,黄山景区的许多景观都是这样形成的,比如猴子观海的猴子,浑圆的鲫鱼背。 辛辛苦苦压出来的石头,说裂就裂,还裂的这么好看。在湖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小石头和姐姐石英砂岩相遇,这种岩石属于沉积岩中的碎屑岩,是来自泥盆纪陆地的碎屑物质(以石英小颗粒为主)在滨海地带沉积、再被压实、固结形成的。和花岗岩一样在出露地表后也经历了风吹日晒和雨淋,不同的是这一区域的垂直裂隙更加发育,厚厚的石英砂岩岩层被劈成了一根根的石柱,从沙滩到地下再到地表,从平台方山到石墙脊岭再到石柱石峰,就成了现今看到的仙境般的风景。近距离观察这里的石英砂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顶部的黄家磴组,由铁质胶结的紫红色厚层石英砂岩组成,使得岩石更为坚硬,就像一顶坚固的安全帽,称作"铁帽",在它的保护下,形成平台和方山,随着这一层被切穿,下部的云台观组岩层暴露出来,逐渐切出一条条大沟,形成一道道石墙和脊岭,随着风化侵蚀作用的持续,切出一根根的石英砂岩石柱来。 告别姐姐石英砂岩,小石头又在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见到了妹妹灰岩,一种变化万千的岩石,像熊像龟又像人,能挖坑还能造海,还能变成神仙要上天,简直无所不能,比孙猴子的七十二变还厉害,这就和灰岩本身的特性密不可分了。灰岩是在浅海的环境中形成的,就类似咱们国家东海黄海的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原本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像水垢一样层层堆积在海底,再在地下经历压实固结就变成了灰岩,所以它的化学成分就是碳酸钙。这种物质能够微量溶解到水中,导致原本整齐堆叠的灰岩在地下水、雨水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雨水会沿着地面灰岩的裂缝侵蚀,把平整的岩层面切出来一个个的小石芽,和石英砂岩不同的是,这些石芽的曲线形要更好一些,所以一片小石牙芽看起来就像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雨水继续侵蚀,小石芽继续发展,就变成了狗熊、乌龟、人等多样的外形。而地下的灰岩溶解到地下水中,就形成溶洞,坍塌后就是天坑。 小石头的爸爸混合岩可厉害了,这种石头表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纹路,有的竟然神似汉字的狂草,这不是传说,在山东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就有许多混合岩,人们把它称作泰山石,是一种变质岩。原来的石头在地下非常高温高压的环境里,颜色浅的矿物和颜色深的矿物会发生分离,形成组成混合岩的脉体和基体,弯弯曲曲的脉体就会形成丰富的纹路,神似汉字的纹路也是这样形成的。从泰山十八盘到玉皇顶,一路都是这样的岩石,它们露出地表后经历风雨洗礼,也变得支离玻碎,看起来非常凌乱,但同时也塑造了泰山的雄壮沧桑。许多收藏爱好者喜欢泰山石表面的纹路,有的甚至将像汉字的几块石头摆在一起组成一个词或者成语,非常有趣。 小石头的妈妈也是历尽沧桑的变质岩,一身的抬头纹,看起来好像是一片一片粘接在一起的,被称作片岩,但她的前身却是页岩等沉积岩类,在地下经历了高温高压的考验,变质成为现今满身抬头纹的片岩,是一种神似沉积岩的变质岩。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可以看到许多的片岩,在庐山瀑布、三叠泉等水流作用下冲刷出一面面台阶陡崖,切出一线天的嶂谷,还有风化而成的鹰嘴石,冰川作用造就的西谷冰桌。在露出来的岩层面上可以看到漫长岁月的沧桑印记,一片片的岩石摸起来粗糙了许多,那一颗颗粗糙的晶体颗粒记录了这一漫长神奇的变化。作为一个年轻的小石头,在这一景象面前感慨不已。 在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小石头一家人三大岩类终于又团聚在了一起。 告别家人,小石头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爸爸告诉他,迎接它的将是风、雨、地下水、河、湖、海、冰川等众多的考验。地球上的山石和小石头一样,经历着风的吹打,雨的侵蚀,冰川的刨和磨,河流向下和向侧边的侵蚀,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生物的侵蚀,地下水的溶蚀等,还有最后的沉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正是这些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景地貌。 在甘肃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小石头看到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风景,雅丹地貌,原来湖中沉积的土石,在湖干枯后被风吹散,飞沙走石,形成形态多变,不规则的风蚀谷、石垄和石柱。雅丹在维吾尔语中就是陡峭土丘的意思,它们还常被称作魔鬼城。 小石头被风沙裹挟着吹进了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大量的沙子沉积下来形成了众多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的作用下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地势低的地方地下水涌出形成一片绿洲。 离开沙漠,小石头到了昆仑山脉,看到雄壮的冰川地貌。穿行在冰川之中,能看到一层层年轮般的沉积纹层,正是这些冰川在随重力向下运移的过程中,边刨边磨,形成了两壁陡峭的U形谷,薄如刀锋的刃脊,金字塔般的角峰。这里有冰川之父墓士塔格峰,死亡率极高的乔戈里峰,还有正在发育的大冰斗。 在黄河壶口瀑布世界地质公园,小石头感受着磅礴的水势,巨大的水流撞击在两侧和底部的岩石上,下面的坑越掏越深,越掏越大。在河流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也留下了许多遗迹,比如河流两侧像台阶一般的河流阶地,记录了河流的发展历程。远远看去黄河在黄土高原上切出了一条很深的口子,这个口子就是河流的V形谷。 游完北方,小石头又南下到了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看地下水将岩溶地貌塑造。碳酸盐岩缓慢溶进水中,在地下形成溶洞,地上形成峰林,溶洞坍塌地上地下相通,形成天坑,溶进水中的碳酸盐再缓慢结晶出来,形成钟乳石和钙华。 小石头不是碳酸盐,经受住了地下水考验,但是在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却被雨水所冲蚀,见证了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因丹霞山而得名,也泛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流水沿着内部的缝隙侵蚀,将它们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山峰,姐妹峰和茶壶峰都是这样形成的,那岩壁上整齐的层理,还留着沉积岩的印记。 小石头随着流水来到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海边,看海蚀地貌的形成。海浪拍打着海岸,在海平面附近掏出了一排海蚀凹槽,槽上部岩石倒塌,形成陡立的海蚀崖,中间脆弱岩石被掏空,形成海蚀穴,洞顶上岩石掉落,形成孤立的海蚀柱,鬼手景点就是这样形成的。 沙滩上的小石头看着周围的砂子,虽然身形比自己小许多,但在海浪的拍打下却都变得闪闪发亮,这时的小石头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一颗石英,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看到了这么多风景,小石头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十万个为什么 |